食品加工企業在產品生產過程中,加工設備及管道的清洗非常重要。加工設備及管道在使用后會產生一些沉積物,如不及時、徹底地清洗,將會直接影響產品的質量。CIP 原位清洗(Cleaning In Place)是指設備(罐體、管道、泵、過濾器等)及整個生產線在無需人工拆卸或打開的前提下,在一個預定時間內,將一定溫度的清潔液通過密閉的管道對設備內表面進行噴淋循環而達到清洗的目的。CIP清洗系統于20世紀50年代開始應用于美國的乳品工業,目前在我國大中型食品企業已較為廣泛的應用。CIP清洗系統由酸液罐、堿液罐、熱水罐和換熱器、進程泵及相應閥門管件組成。按相應工藝需求配置相應罐,在一般項目只需要使用酸液罐、堿液罐、熱水罐組合的CIP系統可滿足清洗要求。

不同的加工過程中,CIP清洗系統采用的流程不盡相同,常規的CIP清洗流程包括:預洗工序(水洗)→ 洗滌工序(堿洗)→ 中間沖洗工序(水洗)→ 殺菌工序(酸洗)→ 最終沖洗工序(水洗)。
1. 預洗工序:將冷水或溫水送入生產系統中,經過10~15分鐘清洗,污垢被分解離散形成廢水被排出。
2. 洗滌工序:通常用NaOH為主要成分,濃度為0.2%~1%的強堿性水溶液清洗20min。由于在預洗工序中大部分污垢已被清除,因此在此工序中堿性洗液的消耗很少。而且可把已用過的堿液回收,補充消耗的堿液,循環使用。
3. 中間沖洗工序:把生產系統中附著的殘留堿液用冷水沖洗干凈,大約進行20min,目的為減少殺菌液的負扣。
4. 殺菌工序:用有效氯濃度150~200mg/L的次氯酸鈉水溶液進行大約15min的殺菌。由于殺菌劑消耗很少,可以加以回收并適當補充,調整到原來的濃度,繼續使用。
5. 最終沖洗工序:再用清水清洗5min。